根据贝壳研究院《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有65.5%的老年人选择独立居住,80岁以上老年人独立居住比例达48%。由此可见,“居家养老”仍是目前国内主流养老方式。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养老问题,也成为子女的头等大事。让老人融入自己的“小家庭”,还是放弃事业回到家乡陪伴老人,似乎还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答案。不过,京东并没有针对这个“世纪难题”刨根问底,而是先从一个社会实验短片切入,深入挖掘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并提出一个可落地化解决方案。在这个社会实验短片中,京东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老伴之间,最在乎的是什么?三对不同城市的老伴,分别写下十条回答。当被要求只留下一个最重要的答案时,6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写下同一个答案。诸如“不要在家里堆垃圾”、“吵架不许说脏话”、“不要熬夜打牌“等等生活琐事,最后都会汇聚成一个简单的愿望:与自己长久相伴。所谓老伴,就是与自己长久相伴。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是人到晚年、会慢慢褪去“父母”、“祖父母”的身份,成为彼此相伴走完这一生的“老伴”。操劳一生的父母,也不愿意成为子女的“依附品”,而是能相互陪伴享受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在这个强需求下,京东推出“搭把手计划”,助力子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父母实现健康居家养老。以前的“搭把手”可能是,子女多利用节假日常回家,帮父母跑腿、做家务、手动添置家里用完的物品,而现在可以通过京东的低价适老产品及靠谱服务,去远程“搭把手”、帮需要被照顾的老人提供有效帮助。刚退休的高知北京夫妇,喜欢用智能手机看直播、也喜欢去跳广场舞,夜生活一点都不逊色年轻人。换个卧室小夜灯,让老人起夜行走时及时照亮。年纪较大的北方小城夫妇,开始出现耳背、记忆力差、行动迟缓等现象,但仍能照顾自己日常起居。不妨给他们提前换上防干烧厨具,并对家里高频场景装上扶手,关键时刻搭一把。时髦潮流的上海夫妇,退休后生活仍多姿多彩、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但上年纪后腿脚不利索,不妨给家里提前换上防滑地砖,降低滑倒风险。针对具体场景落实居家适老化改造及服务,京东以辅助角色融入到每一件日常起居小事里,为老人起居生活“搭把手”,减少发生意外风险,为老人幸福生活提供保障。爱不只是宏大命题,而是存在每一个生活细微处。京东搭把手计划从“被动情感唤醒”转向“主动行动关爱”,将“关爱老人”命题拆解为每一个可视化的执行动作。
一方面,先是针对老年人家居环境入手,打造适老化小区样板间,直观展示京东适老化产品及服务的真实场景及效果,让用户及家里老人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日常生活习惯,依次按照厨房、卧室、卫生间三大高频使用场景进行改造,用科技破除对老年生活的恐惧。针对老人起夜的卧室场景,推出可降低老人夜间行走磕碰风险、起夜踩空风险的「卧室感应夜灯」、「智能床头柜」、「助起功能床」。 卧室感应夜灯
针对老年人发生风险高危地的卫生间场景,则是推出连体扶手「智能马桶」、可坐着淋浴的「淋浴凳」、一按即可冲洗的「恒温花洒」,预防如厕跌倒风险的「智能马桶」、「防滑地砖」、「防滑地垫」。 智能马桶
另一方面,它还挖掘了老年人生活场景需求,针对老人经常出没的场景进行改造,辐射更大的生活圈。预防起身头晕、站不稳的「便携助起器」、菜市场「防滑地垫」、单元楼下可以减轻拖拽负担的「台阶斜坡垫」、在爬楼梯时可以休息的「折叠扶手凳」… 防滑地垫
在沟通上,摒弃以往“请勿、小心”等限制警告的词汇,而是以一种更直接有效的关心提醒方式,传递品牌温暖、并进行软性种草。生活中,中国父母其实很少会主动向子女提需求,每次都会选择忍忍或直接忽略,实在没办法了才试探性开口。而这组户外广告牌上触目惊心的数据,恰好可以给还未注意到父母养老问题的人,做个柔声提醒。借由重阳节节点,京东与年轻人做了一次精准沟通。当你向前奔跑时,也别忘了关心身后的父母。经济下行反映的一个广告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团队,深入到各种社会现象中寻找共鸣内容、并搭建有效转化链路,从而实现广告效益最大化。京东此次重阳节推广的公益线下事件,以普适性情感表达、唤起整个社会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是以一种更柔软的沟通方式,逐步在推动专业适老化产品的认识及普及。广告不是“噪音”,而是能切实解决某种需求,唤起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作为子女的我们,看到广告后也会自然联想到自己父母,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付诸行动、主动改善父母居住环境。作为一个生活服务平台,它在人们心中的品牌角色,也变得更有温度和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