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网信办:经营者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
信息来源:综合央视新闻、中新网等多家媒体相关报道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条例》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尤雪云表示,我国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2021年就制定实施该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条例》第23条从三个方面规定了经营者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义务。
一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经营者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要遵守目的明确原则,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与处理的目的直接相关。要遵循最小化处理原则,采取对个人权益最小影响的方式,不得过度收集。要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目的、方式和范围。还应在消费者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同意后,方可处理。消费者有权撤回同意,不得以消费者不同意或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是经营者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个人敏感个人信息,并且应当取得消费者的单独同意或者书面同意。如果处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还要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三是经营者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知情权、决定权,包括查阅复制权、更正补充权、删除权、解释说明权等,建立便捷的消费者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经营者不得非法出售、提供或者公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的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消费者。
尤雪云还特别指出,网购时人脸识别属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
0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范直播带货 完善直播平台管理
信息来源:中国网
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指出,直播带货创新了消费场景,丰富了消费供给,但由于“台前幕后”主体多,“人货场”链条长,“线上线下”管理难,消费者举证难,导致虚假营销、货不对板、退货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近五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同时,投诉举报的增幅高达47.1倍,明显高于传统电商,说明发展和规范还不平衡。
况旭介绍,《条例》对网络消费作了五个方面的规定,这些对直播带货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针对直播的特性和突出问题,《条例》还作出了多方面的规范。
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条例》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服务的,应当在其首页、视频画面、语音、商品目录等处以显著方式标明或者说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由其他经营者实际提供商品服务的,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该经营者的名称、经营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这也是营销的前提和底线。
在完善平台管理方面,《条例》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发生消费争议的,直播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的信息,“三无产品”往往是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都没有,平台应当严格落实身份核验和日常管理责任,在发生消费争议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切实改善售后体验。
在规范营销行为方面,《条例》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照《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义务。《条例》通过将规范性文件《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上升为法定义务,明确了平台、直播间和主播“人人有责”。
03.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的医疗、药品、食品等民生领域广告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构建良好消费环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印发工作方案,自2024年4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
一是保持对医疗美容广告违法行为高压严打态势,严格规范医疗美容广告发布行为,严厉打击未经广告审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以及制造容貌焦虑、夸大医美功效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平台、直播间以及美妆类主播、达人在直播营销中发布违法医疗美容广告的行为。
二是从严查处“神医”“神药”广告,严惩借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严厉整治在广告中冒充专家或者名医开展宣传、未经审核发布相关广告等违法行为。
三是强化食品广告的监管,严防保健食品疗效化和普通食品功效化宣传。依法查处宣称事项与事实不符或者违反有关标准要求的食品广告。
四是依法查处近视防控类产品虚假违法广告,持续整治混淆真性与假性近视,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表述误导消费者的广告。从严处置伪造统计数据或者科学实验数据宣传近视防控效果等虚假违法广告。
五是加强化妆品、消毒产品等日化商品广告监管,大力整治在广告中明示或者暗示化妆品、消毒产品具有医疗作用的违法行为,严查以“修复龋齿”“抗幽门螺旋杆菌”等为噱头对牙膏产品进行营销炒作。
六是切实规范各类培训广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要求,持续做好对校外培训广告的清理工作,依法打击制造升学焦虑、假冒“名校”“名师”等违法广告行为。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广告的监管力度,从严整治“快速取证”“包过”等广告乱象。
04.
CTR:今年2月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12.3%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CTR媒介动量”
2024年1-2月,元旦与春节交织,是品牌营销的关键时刻。节日期间,消费者购买力大增,品牌纷纷加大广告投放,提升知名度、巩固形象并促进销售。广告市场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快消品稳居投放前列,包含景区以及快餐等品牌的娱乐休闲行业投放积极。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广告市场同比上涨7.5%。2月份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12.3%,较1月增幅扩大9个百分点;月度花费环比下跌17.1%。
分广告渠道看,电视、广播、地铁、电梯LCD和电梯海报的月度广告同比均呈现增长,尤其电梯LCD和电梯海报涨幅均超过25%;其他各渠道的广告花费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减少。从环比角度看,除机场、火车/高铁站、影院视频的广告花费环比分别上涨19.1%、66.5%和58.3%外,其余广告渠道的环比均呈现缩减。
从具体的行业表现看,2024年1-2月广告市场头部榜单中饮料、食品、酒精类饮品等快消品行业保持较大的投放体量,广告花费同比分别为9.0%、-15.5%和34.8%;娱乐及休闲、商业及服务性行业、个人用品行业重现正增长,同比分别上涨37.7%、39.3%和47.0%。
食品行业在电视、广播和电梯海报的广告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9%、24.1%和103.6%,在街道设施和地铁广告渠道也有个位数的增投表现。行业内保健食品、零食糖果、食品类系列产品、食用油等品类的加大宣传是广告增长的源由。
娱乐及休闲行业整体广告花费上扬明显,主要是1-2月正值新春,出游和消费需求旺盛,旅游/区域形象、体育用品及服务、娱乐休闲服务等品类加大宣传推广所带动。该行业在电梯LCD、电视、广播、街道设施等多个广告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投表现,尤其在电梯LCD投放翻倍增长。
商业及服务性行业在多个广告渠道投放花费呈现同比上涨,尤其在地铁、机场和电梯LCD投放翻倍增长,在电视、广播、街道设施、高铁/火车站、电梯海报也有双位数的广告增投。医疗/保健机构、零售服务、教育/培训等品类的推广宣传活跃是助推行业花费上扬的主要动力。
个人用品行业在电视、街道设施、地铁、高铁/火车站、电梯LCD和影院视频广告花费同比分别增长31.5%、20.0%、111.8%、33.3%、99.4%和54.8%,同时在电梯海报也有个位数的增投。行业整体广告花费增长显著主因是眼镜/隐形眼镜、钟表、个人系列用品、男用剃须刀等多个品类加大宣传力度拉动。
品牌表现方面,2024年1-2月整体广告花费前二十品牌中半数来自饮料和食品行业,另外还涉及酒精类饮品、家用电器、化妆品/浴室用品等六个行业。
05.
字节跳动位居2024全球独角兽公司排行榜榜首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网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本次榜单估值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1日,在发布之前更新了估值的重大变化。胡润研究院自2017年以来追踪记录独角兽企业,这是第六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
胡润研究院在全球找到1453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3个国家和291个城市。430家独角兽企业的价值比去年上升,其中171家新面孔。170家企业的价值比去年下降,其中42家因估值低于10亿美元而“降级”退出榜单。另有37家“升级”退出榜单,其中29家上市,8家被并购。895家企业价值没有变化。全球独角兽总价值4.6万亿美元。
该榜单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平均年龄为10岁,创始人的平均年龄是45岁。78%的独角兽企业来自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人工智能等三大赛道。
全球独角兽企业前十名门槛为2350亿元。中国和美国各有四家独角兽进入前十。字节跳动仍然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价值1.56万亿元;SpaceX价值1.28万亿元,位居第二;OpenAI以71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独角兽。
06.
马云:创新不是赶时髦,是对你真正生存能力的考验
信息来源:综合蓝鲸财经、澎湃财经等多家媒体相关报道
4月10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阿里内网发表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称阿里巴巴已重回健康成长轨道,并支持继续改革。
这是退休后的马云五年来首次长篇幅分享对公司改革创新及未来前景的思考。在文中,马云称,过去这一年阿里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通过向大公司病开刀,阿里重新回归效率至上、市场至上,变得简单和敏捷。
马云高度肯定新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上所展现的变革勇气。他说,“直面问题、直面未来,相信年轻人,对年轻团队充分授权,对于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做出了果断清晰的取舍”,“不仅是突破昨日固化的战略,更是打造未来的阿里”。
马云还在发帖中回忆道,一直以来,从B2B到淘宝,到支付宝,再到阿里云,阿里的创新从来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是努力让自己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活下去;阿里的创新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阿里的创新也从来不是为了超越对手,而是追赶未来,“创新不是为了赶时髦,它是对你真正的生存能力的考验。它要求你从内心颠覆认知,永远挑战自己,不断地做别人不敢做,别人不想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在谈及行业未来时,马云坚信,在接下来三至五年的时间内,互联网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AI时代刚刚来临,一切才刚刚开始,而阿里巴巴正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正当其时。
近来,“重回客户价值”成为阿里巴巴管理层频繁向外界释放的观点。就在几天前,现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接受采访时称,过去阿里没能关注到用户体验,“我们忘了真正的客户是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对此,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永远不会改变,但是过去一年,新的管理层做出了种种改变,不仅是突破昨日固化的战略,更是打造未来的阿里。“改革和创新之路从来不会掌声相伴,因为改的是我们最喜欢的坏习惯,革的是既得利益”。
随着马云再次强调客户价值,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在进行一个平台价值观的大转向,从更强调服务商家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关注平台买家的用户体验。